新闻资讯

饮茶“十三宜”,你知道多少?

来源: 编辑: 时间:2021年09月11 14:52

  很难想象,在生活节奏如此快的今天,放慢脚步去品茶是一件怎样的趣事。明代冯可宾认为,做到以下十三件事,便可品到最完美的茶。

 


无事


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。

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。

 ——《颂平常心是道》

 

  其实,不管什么时候品茶都是一件趣事:在含苞初放的春天;在倒影绰绰的夏天;在层林尽染的秋天;在白雪皑皑的冬天,不同的时节品茶自会有不同的韵味。然而人们未必常有雅兴,其中的原因无非是俗务缠身,没有功夫更没有心情去品茶。

 


  身为凡夫俗子只可待到无事之时,自由自在,悠然自得地品味一番茶的韵味。

 

佳客


  人与人之间需要知音,人与茶之间也需要知音,人与人之间品茶更需要知音。茶是一种艺术,没有知音,就如同对牛弹琴,虽有“高山流水”之雅意,而无伯牙子期之相知;虽有无上妙品之佳茗,却只能暴殄天物于“牛嚼牡丹”之俗客。

 

  因此品茶不仅要有趣味高尚,更需要懂得欣赏茶之“三昧”的茶客。

 


幽坐


  清茶淡饮,坐来往之。环境能影响一个人的心境与态度,尘世喧嚣繁杂,人心不免浮躁。而处于芝兰之室,人们暂时得以远离烦杂琐事,从而回归平静。因而选择一个幽静的环境对于品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。

 


吟诗


古人说:“诗者,志之所之也。在心为志,发言为诗,情动于中而形于言。言之不足,故嗟叹之。嗟叹之不足,故咏歌之”。自古诗人多茶客,茶以自己独特的养生之道和文化内涵滋养丰富着文人雅士,为其清思助兴。以诗助茶兴,以茶启诗兴,岂不妙哉?

 


挥翰


“咏歌之不足,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”。诗歌不能尽兴,就需要挥毫泼墨,将千思万绪付之于书画丹青。

饮茶时的兴致,更需题字作画来表达心中的热忱。

 

徜徉


闲庭信步,时饮时啜,体会古之品茗者的闲情逸致。饮茶时跟着感觉走,自由自在,身心完全放松,而完全不用意识去主宰,这样的状态应是最舒服的。

 


睡起

 

酣睡初醒,借一枕清梦,饮一杯香茶,顿觉神清气爽,心旷神怡。

 

宿醒

 

喝茶解酒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。茶与酒是两种不同的文化,酒性发散,浓烈,而茶性收敛、淡泊,因此破酒者必茶也。同时宿睡未解,神志朦胧,少饮香茗,能破除睡意,神清气爽。

 

清供

 

酒属荤,佐酒者必是肉类,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是壮士的豪迈。茶属素,佐茶者必素食,黄卷青灯,苦茶素斋有僧道隐士的淡泊。清鲜果品来佐茶,慢饮慢食,能给味蕾带来无限惊喜。

 


精舍

 

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,一间装潢淡雅宁静的茶室,有种大隐隐于市之感。

 

  雅静的茶室,会让人暂时隔绝喧嚣,摒弃浮躁,处于一种心平气和的状态。宁可竹林茅屋也不要富丽堂皇,唯其如此才能体现茶的韵味。人们对恬淡娴雅的向往,超越时空,在一间茶室便能实现与古人的交流。



十一
会心

品茗时,贵在饮者对饮茶艺术、茶的品位与茶学本身能心领神会。一人独坐,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,妙不可言,二人对饮,于我心有戚戚焉而不必说破。

十二
鉴赏


仔细品味,慢慢把玩,茶之色、香、睬、韵,沁人心脾,妙不可言。

十三
文僮

饮茶时宜有聪慧文静的茶僮随侍身边,宛如一条清澈活泼的小溪在幽静的山谷流淌。若没有眉清目秀、聪明伶俐的侍茶童,那么整个氛围虽清幽,不免失之枯燥。


  现代人饮茶虽然不及古人的讲究和雅兴,但在闲暇之时,邀上三五好友,脱去一身浮躁,细细品味茶中故事,何尝不是美事一桩?